跨国共创,多元融合|多媒体肢体偶剧《加拉帕果》

2025年11月16日至17日,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推出国际合作创排剧目《加拉帕果》,融合了肢体剧、偶剧、影像与人工智能音乐,开启一场关于生态危机、人类责任与未来想象的跨媒介艺术探索。该剧作为戏剧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项目,旨在适应数智时代挑战,拓展国际合作,培养多元复合性创造型人才。
《加拉帕果》于2024年5月启动,经多方考察与筹备,最终确定邀请英国导演大卫·格拉斯与中国澳门滚动傀儡另类剧场共同参与创作,与我院戏剧教育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一个融合肢体剧、偶剧和影像的多元跨界当代剧场实践项目。
项目介绍
中国版《加拉帕果》由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创作演出,并得到大卫·格拉斯剧团、中国澳门滚动傀儡另类剧场的艺术支持。该剧以中国人独特的生态文明智慧回应当下世界面临的迫切危机,恪守和谐均衡、人类尊严与万物共生的信念,启发观众思考人类如何与家园万物和谐共处的问题。通过诗意的戏剧语言与科技创新的手段,该剧引领观众思考人类该如何在这颗充满生命的星球找到自己的定位。
“加拉帕果计划”(The Galapagos Project)是由英国大卫·格拉斯剧团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戏剧合作计划。它以想象力的力量回应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气候变化、生态危机,以及关于我们共同未来的根本问题。本项目植根于一个核心信念:青年一代掌握着重新想象世界的创造性钥匙。“加拉帕果计划”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学生与社区/社群成员,共同探索“责任”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怀着希望采取行动。自启动以来,该项目已在中国、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英国、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及英国,与多家剧团、学校合作开展。每一版本都如同自然万物般,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独特的生命形态。
该项目的核心,是大卫·格拉斯创作的一个传奇故事:一位名叫朱诺的勇敢少女与她的朋友,在时间之父的引领下穿越时空,展开了一场拯救自然之母的旅程。这段史诗般的冒险,折射出人类自身处境:我们如何运用想象力,去疗愈一个受伤的世界。
项目过程
2025年5月,大卫·格拉斯首次来到云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创造性过程”工作坊,引导学生从身体、空间与故事中寻找创作灵感。2025年9月,大卫·格拉斯再度返校,与项目负责人赵志勇老师及2022级戏剧教育本科班学生展开为期五天的戏剧构作工作坊,逐步搭建起《加拉帕果》的叙事框架与艺术语言。


【同学们在工作坊中尝试用肢体表达情感与议题】
10月13日起,剧组进入集中排练阶段。在大卫·格拉斯导演、澳门木偶艺术家林婷婷、视觉艺术家赵七、AI音乐艺术家袁野博士及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等多位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们逐步将偶剧表演、肢体剧场、动画投影与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与影像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戏剧世界。


【排练实况】
11月16日、17日晚,《加拉帕果》在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剧场迎来正式公演,两场演出座无虚席。戏剧学院的领导莅临现场,全程观看了演出。当剧中朱诺、马小用在自然之母、时间之父的引领下,跨越时间之海,目睹生命的孕育和凋零的震撼场景时,舞台上肢体、偶戏与影像交织,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观众们高度评价了剧目如何将“朱诺”的冒险之旅,转化为一场关于生态危机与人类责任的深刻思辨。演出落幕时,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



【演出照片】
11月17日上午,戏剧学院组织举办了“跨媒介多元融合当代剧场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方法”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围绕《加拉帕果》的创作实践,深入探讨跨媒介融合在当代剧场中的应用、数智技术对戏剧教育的推动,以及国际化合作创作的新模式。专家们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该剧以惊人的艺术完成度,成功实践了跨媒介融合的当代剧场理念。

【会议照片】
研讨会将汇集学界与业界专家,共话剧场未来
幕落之时,《加拉帕果》留下的回响远超剧场。它巧妙地让AI算法与肢体表演对话,让木偶的呼吸与投影的宇宙共鸣,构建了一个跨界融合的艺术基因库。它完整实践了“项目制、国际化、跨媒介”的教学改革理念。从工作坊、戏剧构作到排演合成,学生全程参与一个国际标准的创作流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面对复杂创作挑战的实战能力,并探索出了一条将前沿创作、深度教学与高水平国际合作融为一体的新模式。这不仅是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对数智时代教育命题的一次具象回应,更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将创作、教学与国际合作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实践模式,已在此生根发芽。
编辑:林茜
摄影:肖深刻、王张越、刘朝永
一审:赵志勇、王晓霞
二审:和建元、王建
三审:杨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