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院两门课程
获评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云南艺术学院共获批7门,其中5门课程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戏剧学院苗露教授领衔的《云南民族民间戏剧概论》,和建元教授领衔的《表演二形象塑造》2门课程同获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图一 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
《云南民族民间戏剧概论》是戏剧学院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和戏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云南艺术学院立足丰富的民族民间戏剧文化资源,经过三代教师赓续建设,在全国独树一帜的特色课程。本课程由戏剧学系主任苗露教授牵头,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共同授课。立足云南多民族戏剧资源,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为学术支撑,通过“课堂—田野—非遗传承—创作实践”四维联动,系统培养学生的民族戏剧认知与研究能力。与超10家戏曲院团与合作单位共建实践基地,推动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田野采风、参与非遗保护实践,教师团队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民族民间戏剧的发展脉络,掌握田野调研与非遗保护方法。课程注重文化自信培育与多民族戏剧创作实践,搭建“学—研—产”一体化平台,有效连通学术界与行业实践。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历经王胜华、杨军、苗露三代教师建设,彰显戏剧学院学术传承。

图二 《云南民族民间戏剧概论》历届课程负责人

图三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戏剧田野调查
《表演二形象塑造》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表演的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由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建元教授领衔,集合表演系优质师资共建。课程前身为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获批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课程构建“系统学演-深度剖演-自主创演-复盘推演-实践赛演”五阶段进阶教学模式,实现“戏剧+思政”全程融通。课程衍生的原创剧目作品参加全国各类专业赛事并获奖。和建元教授也以本课程荣获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组三等奖。通过《表演二形象塑造》课程,学生将系统掌握角色创造全流程,融合中西表演技法,形成个人艺术风格。课程依托21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舞台演出和赛事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创作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无缝对接剧院剧团及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

图四 《表演二形象塑造》课程负责人 和建元 指导学生实践训练

图五 人物分析课堂研讨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加上获第二批国一流课程的《戏剧概论》,戏剧学院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根植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沃土,将本土文化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全面优化课程与教材体系,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的学科建设筑牢根基,助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技艺精湛、视野开阔”的高素质戏剧艺术人才。
图片来源:和建元 苗露
文字来源:和建元 余青霞
排版编辑:
一审:王建
二审:杨军
三审:杨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