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国社科重大课题组
暑期在大理云龙县开展白族吹吹腔田野调查
2025年7月25日至27日,云南艺术学院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少数民族戏剧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对白族吹吹腔开展田野调查。本次调研活动由首席专家杨军、子课题负责人周靖波、毛小雨、苗露和课题组成员闻云峰共同完成。课题组围绕民间吹吹腔传承保护现状及经典剧本整理演出情况为主题,以座谈会、访谈、实地考察、演出观摩等方式对云龙县4个吹吹腔民间戏班进行了深入调查。

图 1 课题组参观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
吹吹腔是云南地区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龙县是“白族吹吹腔艺术之乡”。7月25日,课题组在云龙县功果桥镇参观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对白族吹吹腔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了解。随后,课题组与云龙县文旅局、文化馆、非遗中心及吹吹腔艺术团和民间戏班的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展开座谈。首席专家杨军介绍了调研的缘由和目的;云龙县吹吹腔协会会长马云飞介绍了云龙县吹吹腔的历史与特点;汤邓剧团杨雄、丹嘎剧团张国藩、三七剧团赵彭云、丰城剧团杨天龙、汤邓剧团李映川等剧团负责人和非遗传承人分别介绍了本村吹吹腔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云龙县非遗中心李雪萍老师从非遗传承保护的角度介绍了吹吹腔的基本情况。

图 2 课题组与云龙县白族吹吹腔民间艺人进行座谈
7月26日,云龙县文化馆副馆长陈国东、吹吹腔协会会长马云飞带领课题组先后到功果桥镇丹嘎村和汤邓村开展调查。在丹噶村,丹嘎、三七、丰城三个民间剧团演出了《十二属》《阿苗王》《崔文瑞砍柴》和《十八相送》四个作品。在汤邓村,课题组参观了汤邓剧团戏台,戏服、道具及吹吹腔的文献资料等,观摩了吹吹腔传统剧目《血汗衫》之《火烧磨坊》一折。演出虽然遇上连绵阴雨,但民间艺人未受丝毫影响,课题组成员全程举伞观摩。

图 3 云龙县汤邓剧团的剧本资料

图 4 课题组与云龙县白族吹吹腔民间艺人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对吹吹腔这一古老剧种的传统剧目、习俗仪规、戏班状况等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这是重大项目继2024年暑期调研后,又一次收获颇丰的学习过程。系统深入的田野调查无论是对重大项目的学术研究,还是戏剧学院民族戏剧的学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持续的正面影响。
2025年8月27日
文字:苗露
图片:闻云峰
一审:杨军
二审:王建
三审:杨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