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组织召开广播剧《开往 明天的列车》剧本研讨会。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导演 唐伟,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获得者、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吴渝 林教授,云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付小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 率主任播音员钱程等来自我省广播剧创作、声音艺术、音乐制作等领 域的专家学者,与戏剧学院院长杨军教授,本剧导演、副院长和建元 教授,戏文系主任严程莹教授,本项目负责人、播音系主任王旭东老师,主创团队成员及学生代表近三十人齐聚一堂,共同为该剧的艺术 呈现与思想表达把脉献策。

戏剧学院院长杨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开往明天的列车》 以中 老铁路开通这一国家战略工程为背景,深入挖掘铁路沿线乡村振兴等 真实故事,是学院践行“艺术服务人民 ”理念、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
倡议的重要实践。她指出,创作团队需充分吸收广播剧《我的老师张 桂梅》的成功经验,同时在剧本创作中融入学院近年来在民族团结题 材领域的深厚积淀,以高标准打磨剧本,用声音艺术构建新时代民族 地区乡村振兴 、 民族团结进步叙事的新范式。

项目负责人、戏剧学院播音系主任王旭东老师介绍,该剧以中老 铁路通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叙事基底,通过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生 动展现铁路沿线民族地区从“交通末梢 ”向“开放前沿 ”的蜕变历程, 以艺术化呈现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互促共进的鲜活实践。创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 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三大定位,通过多个故事立体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层联结,展现 “一带一路 ”倡 议 下边疆民族地区“铁路+产业+生态 ”的协同发展模式。
编剧方冠男副教授进行了剧本导读,分享了创作思路,主创团队深入普洱等铁路沿线地区开展采访采风,采集了一系列生动典型案例。 同时将“ 民族团结誓词碑 ”所承载的“一心一德跟党走 ”精神内核, 与当代铁路建设故事等有机融合,构建跨越时空的叙事张力。过程中 还借鉴《三体》广播剧等“爆款 ”的沉浸式创作方法, 构建多层次的 听觉场景。剧本注重“小切口大主题 ”的叙事策略,通过工程师小黄 与中老铁路的文化互动、家庭生活变迁等细节,折射“ 国际走廊 ”建 设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艺术表达、技术呈现、文化传播等多维度 建议强化列车元素的贯穿性,在故事情节中突出中老人文、经济的交 流;增强三集剧情的关联性,提升听众的代入感; 减少旁白解说,通 过环境音效与角色对话增强叙事连贯性;通过创作兼具民族音乐与现 代编曲的新版《马邦情歌》等原创主题音乐,用声音符号传递时代精 神等。

据悉, 该剧已列入 2025 年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 。下一步,主创团队将根据研讨会专家意见结合修改完善剧本,加快推进后 续工作。作为学院“党建+思政+艺术 ”育人模式的又一实践成果,《开 往明天的列车》将延续戏剧学院“ 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传统,力争 打造继《我的老师张桂梅》后又一精品力作,用声音艺术讲好中国故 事,为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家文化战略 贡献云艺力量。